西和风俗

离火2025-07-04 02:1328 阅读25 赞

1、甘肃省西和县乞巧节有几个环节

每年端午节,西和地区的少男、少女和儿童都有绑手革半的风俗。即把红头绳编成各种花样系在腕上,谓之手革半,以此求得吉祥、平安。待到七月初七时再解去。而姑娘们的手革半还另有一种作用,那就是系到乞巧时,专为巧娘娘下凡过天河时搭桥用。据传说,王母娘娘一说为玉皇用金钗在天上划了一下,即刻出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将牛郎织女阻隔

甘肃省西和县乞巧节有几个环节

2、甘肃西和历史

随着西和礼县交界处的大堡子山秦文公墓的出土,说明秦人发祥于西、礼二县一带,因此“乞巧”风俗是秦人古老遗风。 西和乞巧节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西和乞巧节启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期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于2014年8月1日在北京举办。 其他文化:秦文化、始祖文化等。 中国甘肃网8...

3、甘肃省西和县乞丐节分几个环节

甘肃省西和县乞丐节分为七个环节分别是: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乞巧是向神灵讨要智慧的意思,乞是乞讨,巧则是心灵手巧,有巧思妙想,其实质是说有智慧。乞巧是一个流传甚广,历史悠久的民俗。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极左思潮和现代文明的双重冲击,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在...

甘肃省西和县乞丐节分几个环节

4、关于西和民风民俗的作文

西和县的乞巧风俗,可以称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它是全国范围内保存最为完整,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型民间节日民俗活动之一。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民俗程式保留之完整,在全国绝无仅有。西和县于2006年12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成为继岷县和临夏回族...

关于西和民风民俗的作文

甘肃乞巧节活动分为几个环节

1、历史文化价值 西和七巧节风俗是集信仰、诗歌、音乐、歌舞、工艺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发掘、保护西和乞巧民俗,对促进农耕文明时代社会制度、生活方式、民间习俗、审美取向等的研究,追寻中华文明的起源,探究西秦文化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2、女性生存价值 西和乞巧节是...

西和县的历史文化

随着西和礼县交界处的大堡子山秦文公墓的出土,说明秦人发祥于西、礼二县一带,因此“乞巧”风俗是秦人古老遗风。西和乞巧节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西和乞巧节启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期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于2014年8月1日在北京举办。其他文化:秦文化、始祖文化等。

西和乞巧的节日流程

乞巧前的准备 为了能使乞巧活动顺利进行,每处乞巧点,都要在乞巧前的一两个月内积极紧张的作好选址、联络、筹资、练歌、备装、生巧芽、请巧、造巧等项准备工作。 乞巧全过程从六月三十日晚开始至七月初七晚结束,乞巧的全过程历时7天8夜。内容丰富、仪式隆重。包括手革半搭桥、迎巧、祭巧、唱巧...

百度回答问题

甘肃西和县的订婚风俗及相关礼仪。 展开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你觉得同居会更容易让感情变淡吗?Bamia__刘小米 2014-05-01 · TA获得超过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78% 帮助的人:197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婚礼一般为三天。第一天,亲朋好友...

西和乞巧的地域分布

西和地区的乞巧风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显著的地域特点。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这一风俗曾一度中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得以恢复。西礼乞巧风俗的分布,以西汉水源头的漾水河、盐官河流域为中心。据调查,西和县主要有何坝、十里、汉源、西峪、姜席、苏合、卢河、兴隆、稍峪、石堡、长道等11个乡(...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