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祭祀大典

离火2025-07-03 09:1888 阅读21 赞

1、明朝的祭天程序是怎样的

(1)迎神、奏乐。(2)燔柴。在僚坛烧全牛。(3)行礼。皇帝、皇太子、百官都跪拜两次 。(4)奠玉帛。皇帝洗手登坛,在乐曲声中,在昊天上帝神位前跪拜,上香,奠玉帛。(5)进俎。皇帝亲自摆好祭神盘。(6)初献。皇帝再次洗手洗酒爵,上香,祭酒。这时,祝官捧出祭祝文跪拜读出。祭酒仪式分成三次逬行,第一次称初献,第二

明朝的祭天程序是怎样的

2、明代天坛祭典有哪些讲究?

祭天大典,是封建皇帝展现"君权神授"思想,显示"天子"神圣权威所玩弄的一种把戏。为了达到其宣扬神权以维护皇权的目的,举行大典时要求所有从事人员不得有任何差错,否则要予严惩。在《大清律》中就曾明文规定:每逢祭祀,于陈祭器之后,即令御史会同太常寺官遍行巡查,凡陪祀执事各官,如有在坛庙内涕...

明代天坛祭典有哪些讲究?

3、明朝时期,由谁来祭天?他需要提前做什么准备?

明代祭天用牺牲仍是牛、羊、猪三牲,颜色以红色和黑色为正色,祭天所用的牺牲,提前九十天便要精心喂养,刷洗,使洁净肥腴。祭祀前三十天,皂帝还要去牲棚看看牲的喂养情况,从这天起大臣轮流去,每天要有一位,以表示隆重和虔诚。祭祀具体日期由钦天监选择。临祭,提前三天或两天,百官演习礼仪。明嘉...

明朝时期,由谁来祭天?他需要提前做什么准备?

4、祭天典礼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祭天大典,是封建皇帝展现“君权神授”思想,显示“天子”神圣权威所玩弄的一种把戏。为了达到其宣扬神权以维护皇权的目的,举行大典时要求所有从事人员不得有任何差错,否则要予严惩。 在《大清律》中就曾明文规定:每逢祭祀,于陈祭器之后,即令御史会同太常寺官遍行巡查,凡陪祀执事各官,如有在坛庙内涕唾、咳嗽、谈笑...

祭天典礼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地坛公园的公园历史

地坛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以下是关于地坛公园历史的几个关键点:起源与命名:嘉靖九年5月,在北郊开始建造方丘。同年11月,北郊之坛被命名为地坛。首次祭祀大典:嘉靖十年4月,方泽坛完工。同年5月,明世宗亲自在地坛举行了首次祭祀大典,祭祀皇地祇。清朝的修缮:乾隆七年,对地坛斋宫进行...

明朝时期的六部尚书,哪一部权利最大?

礼部:负责科举、祭祀大典、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等事务。礼部主要负责文化和外交方面的事务,其权力相对较小,且多受皇帝和内阁的制约。兵部: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包括兵马调配、军饷发放等。虽然兵部在军事方面有着重要权力,但明朝时期军事大权往往由皇帝直接掌握,兵部的权力因此受到限制。刑部:与督察院...

中国古代共举行过几次封禅大典?分别是哪几次?

共4次。秦始皇封禅泰山,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封禅泰山,武帝雄才大略,扫除边患;唐玄宗封禅泰山,开元盛世,国力昌盛,且一改封禅诰文秘而不传的规则;宋真宗封禅泰山,导演了一幕“天书从天而降”的闹剧。从明朝开始,朱元璋取消了泰山的封号,此后,明清两朝将原来的封禅改为了祭祀...

顺治皇帝祭孔

顺治帝首先用香汤淋浴,换上祭孔衣服,然后带领文武大臣毕恭毕敬驾临国子监,走在最前面的16名太监抬着精制的祭品。顺治帝在中午时分,到达国子监。祭祀大典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开始。顺治帝面向国子监广场,躬迎孔夫子圣灵前来享受祭品,然后转过身来,恭恭敬敬地向孔夫子的神位献上一幅杏黄色的绢,披盖在...

古代皇帝登泰山祭祀天地,叫什么大典

5. 秦始皇、汉武帝等帝王曾举行过封禅大典,这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6. 封禅仪式曾在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举行,但泰山次数多且影响大。7. 自秦始皇开始至宋真宗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禅泰山,其中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和宋真宗的封禅较为著名。8. 明朝朱元璋取消了泰山的封号,明清两朝将封禅改为祭祀。

北京有个中国历代帝王庙,哪些皇帝榜上有名?这个是以什么标准来入选...

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祖的重要场所,其政治地位与太庙和孔庙并驾齐驱,共同构成了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封建统治者自古以来便有着祭祀祖先的传统,其中三皇被视为中国人的祖先,备受历代帝王的尊崇;而先代帝王,则是后代借鉴和效法的楷模,因此也需要进行祭祀...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