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集句苏轼寒玉细凝肤翻译

离火2025-07-09 23:5581 阅读19 赞

1、南乡子寒玉细凝肤苏轼翻译

南乡子寒玉细凝肤苏轼翻译如下:译文:清俊的容貌柔润着洁白滋泽的皮肤。唱一曲《倒金壶》的清亮之歌。婀娜多姿的《杨柳枝》全都熟悉。怎么比得上二月初的豆蔻梢上的花呢!年少时光即刻消逝。良辰暗暗地换得醉酒的工夫。丝罗帐子柔和地吊在白烛的背后。欢乐啊,如同舍弃掉平生的英俊气概!原文: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

南乡子寒玉细凝肤苏轼翻译

2、《南乡子·寒玉细凝肤》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寒玉细凝肤”:以“寒玉”形容王弗容貌的清秀,以“细”和“凝肤”描绘她皮肤的柔润与洁白。“清歌一曲《倒金壶》”:通过王弗的歌声,展现其歌喉之美,以及歌唱后的醉人效应。“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突出王弗舞姿的婀娜多姿,以及她如二月初豆蔻花般...

3、《南乡子·寒玉细凝肤》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南乡子·寒玉细凝肤》的创作背景是此词约作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二月或二月以后,为苏轼新婚时的纪念之作。当时苏轼19岁,娶16岁的王弗为妻,此词可能是东坡填词的最早试笔。赏析如下:上片描绘妻子王弗的美貌:外貌描写:“寒玉细凝肤”以寒玉比喻王弗的皮肤,突出其玉般容貌之清秀与肌肤...

4、南乡子寒玉细凝肤赏析

《南乡子·寒玉细凝肤》是宋代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咏物词,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高洁品性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词以“寒玉细凝肤”开篇,描绘出梅花如美玉般晶莹剔透、细腻温润的质感。通过将梅花比作寒玉,苏轼不仅赋予了梅花一种高贵冷艳的气质,还巧妙地借物抒情,传达了自己...

5、19岁苏轼娶16岁王弗,新婚之夜写下一首词

苏轼在新婚之夜写下了一首名为《南乡子·寒玉细凝肤》的词。以下是关于这首词的详细解 词的内容:描述了苏轼的妻子王弗的美貌,用“寒玉细凝肤”来形容她洁白细腻的皮肤。提到王弗能唱出清亮的歌曲,对婀娜多姿的舞蹈也很熟悉,赞美她如花般美丽。表达了苏轼对新婚生活的喜悦和满足,以及在这段美好...

19岁苏轼娶16岁王弗,新婚之夜写下一首词

《南乡子·寒玉细凝肤》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南乡子·寒玉细凝肤》的创作背景是宋仁宗至和元年二月或之后,为苏轼新婚时纪念妻子王弗所作,可能是他填词的最早试笔。赏析如下: 上片描绘妻子王弗的美貌:开篇“寒玉细凝肤”以寒玉比喻妻子容貌之清秀、皮肤之柔润洁白,接着通过清歌、舞姿等细节描写,展现其才情与动人之处,最终用“豆蔻花梢二...

南乡子寒玉细凝肤赏析

《南乡子·寒玉细凝肤》是一首充满古典韵味的词作,其赏析如下:1. 词句意境: - “寒玉细凝肤”一句,以“寒玉”比喻肌肤之清冷、细腻,形象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的洁白如玉、温润细腻之感。这种比喻既富有诗意,又极具画面感,让人仿佛能亲眼见到那如玉般纯净无瑕的肌肤。2. 情感表达: - ...

罗帐细垂银烛背是什么意思

罗帐细垂银烛背的意思是:丝罗帐子柔和地吊在白烛的背后。出自宋代苏轼的《南乡子寒玉细凝肤》,这首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年少时的美满婚姻生活,赋予了新意,表明了词人对唐代诗词的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的娴熟功夫。原文:《南乡子寒玉细凝肤》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

洞房诗苏轼原文

新婚之夜,苏轼在酒醉中写下这首词,赞美妻子的美丽与才华。这首《南乡子·寒玉细凝肤》不仅是对妻子的赞美,更是苏轼情感的真实流露。这首词将古代文人对爱情的细腻描绘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体现了苏轼对妻子的深情厚意。词中对妻子的赞美,让人感受到了苏轼对妻子的真挚情感。

苏轼为了纪念和妻子的新婚之夜写了怎样的一首诗?

下面我们便来一起欣赏苏轼的这首《南乡子·集句》: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词的首句“寒玉细凝肤”,意思是说:我的妻子拥有着如玉般清秀的容貌和柔润洁白的皮肤。这句出自...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