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元宵上下片内容

离火2025-07-08 23:1759 阅读12 赞

一、李清照的永遇乐写于什么年代

《永遇乐·落日熔金》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时而伤今追昔之作。写作地点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时间约在公元1150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年)。一、作品原文 《永遇乐·落日熔金》作者:李清照(宋)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李清照的永遇乐写于什么年代

二、永遇乐 李清照 翻译 赏析

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内容简介: 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永遇乐 李清照 ...

永遇乐 李清照 翻译 赏析

三、《永遇乐》是什么意思?

这首《永遇乐》是叙述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它写在哪一年,已不可考,但是可以肯定,此时宋金双方都已暂停交战,南宋临时首都出现一片升平景象,在过节的日子里,人们又可以热闹地玩乐了。此词写的不是她什么不幸遭遇,而是述说在元宵节日,她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到外间游玩,宁肯呆在家里听听人家笑...

《永遇乐》是什么意思?

李清照的永遇乐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有什么...

看似上下片形成对比,其实不然,上片描写只是为了突出下片的冷清,上片是服务于下片的,全词所写只是为了在最后突出一句“灯火阑珊”,因此不是对比,是反衬。2、思想内容上的不同:《永遇乐·落日熔金》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

诗歌鉴赏(8分)永遇乐 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

(3)以他人衬自己:描写“洒朋诗侣”热情相召、游兴浓厚,反衬自己的寂寥和漠然。——以此来突出靖康之难给词人带来的生活境遇和精神状态的巨大变化,表达哀怨愁苦之情。 小题1:“双调”是宫调名(即“诸宫调”的一种),词虽有上下两叠,或曰两片,但只是一调,不能称为双调。超过91个字的词...

永遇乐是谁写的?翻译是什么?

永遇乐是宋代李清照写的。翻译: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友驾着华丽...

李清照的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被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甚至超越《声声慢...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著名宋代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开山鼻祖。《永遇乐落日熔金》和《声声慢》都是她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流传甚广。其中,《声声慢》最为人熟知,原词作如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

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宵与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有何异同

《永遇乐·元宵》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为作者晚年伤今追昔之作。此词运用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

永遇乐属于令词吗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永遇乐·落日熔金》作者: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

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有什么?

1、《永遇乐·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为作者晚年伤今追昔之作。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2、《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抒写离愁别苦,作者...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