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正月初五习俗
一、莆田初五过大年的风俗
莆田初五过大年的风俗源于460多年前的抗倭之战。在明嘉靖四十一年底,倭寇进犯莆田并盘踞两个月,导致当地民众在春节期间无法团圆。直到次年正月廿九,戚继光带兵入闽抗倭成功,收复兴化府城。之后,民间相约在每年的正月初四、初五重新围炉过大年,以纪念这段历史。这个风俗在莆田市内全境以及邻近地区都很盛行,被称为“做大岁”。
二、正月春节习俗完整版科普,超详细!
正月初五: 迎财神:寓意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家家户户都会以丰富的仪式迎接财神。正月初六: 送穷:祭送穷鬼、穷神,寓意着辞旧迎新,清除厄运。正月初七: 人节:有吃七宝羹、戴人胜、赠花胜、出游、登高、捞鱼等风俗,寓意着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节: 上元祈福:人们会上元祈福,寄托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三、莆田为什么要过两次年?莆田“做大岁”的历史由来!
正月初五:相当于正常时的正月初一,但现今社会,这一天一般是莆田人春节假日的最后一天,一般正月初六就开始上班了,所以现在不很隆重了。正月初十至二十:过元霄,与闽南大部份地方,莆田人有闹元霄的习俗;所不同的是,一般没有固定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但热闹程度绝不亚于闽南地区,这也是本人每年均在元...
为什么莆田市过两次大年
正月初十到二十,是元宵节的时间。与闽南大部分地区一样,莆田也有闹元宵的习俗。虽然庆祝活动一般不在正月十五,但热闹程度绝不亚于闽南地区。这也是本人每年元宵节回乡的原因。
莆田人为什么做大岁
因而有正月初二忌不探问,初五举行做大岁的民俗。莆、仙同郡,仙游因亦传承这习俗,作为抗倭纪念。”新编《莆田县志·大事记》载:“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倭寇再度陷莆,同月二十九日晚,府城陷 。”《江口镇志》也有同样的记载。《莆田传统文化概论》(谢如明先生著)载:“明嘉靖四十一年底,倭寇进犯...
收集莆田春节的传统节俗5个
同是莆田市的仙游县岁时风俗,与莆田市区(原莆田县)又不相同。莆田是正月初四“做大岁”,而仙游县却是正月初五“做大岁”。这是因为那年倭寇攻陷莆田城后,次年冬大举进犯仙游县境,到处杀掠。仙游城内百姓四处逃生,流离失所,无法团聚过年,直至戚继光兵到,倭寇溃逃,百姓才得以重聚团圆,明嘉靖...
莆田为什么过两次年
莆田从明代开始有一个独特的民俗,过年要做两次岁,即三十暝和初四暝。莆田初四(仙游部分地方为初五)要和大年三十一样,重新过一次大年,规模一样隆重。这是因为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莆田,到处杀掠,至次年正月初一被戚家军打败后始返。由于家家都避难外地,没法过大年,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为了...
莆田春节习俗
同是莆田市的仙游县岁时风俗,与莆田市区(原莆田县)又不相同。莆田是正月初四“做大岁”,而仙游县却是正月初五“做大岁”。这是因为那年倭寇攻陷莆田城后,次年冬大举进犯仙游县境,到处杀掠。仙游城内百姓四处逃生,流离失所,无法团聚过年,直至戚继光兵到,倭寇溃逃,百姓才得以重聚团圆,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起,...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风俗初一早晨要先放爆竹
正月初四,在福建莆田地区,有重过年的习俗,称为“大岁”。而在北方,这一天被认为是诸神降临的日子,有送神接神的仪式。正月初五,又称为破五,人们会放鞭炮、吃饺子,以此驱赶不吉利,迎接财神。在天津,还有剁饺子馅的习俗,象征着剁掉“小人”。这些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增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