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如何学佛?

离火2025-07-06 12:1820 阅读3 赞

1、南怀瑾老师:学佛第一要守戒,如何才是真受戒

南怀瑾老师强调,对于俗家弟子而言,严格遵守佛祖教导的“三皈五戒十善”是非常重要的。原本完整的三皈五戒,现在为了适应世俗的理解,将皈依和受戒分开。他建议俗家弟子还是应该受戒,这对个人修行大有裨益。持戒可以一条一条地进行,完全遵守五戒的称为“满分优婆塞”(男居士)或“满分优婆夷”(女居士),如果不能完全遵守,可以选择持戒的一

2、南怀瑾:这句话念它三年,包你会成道 这篇文章出自哪里

南怀瑾先生强调,学佛之人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行,我们可以逐渐消除内心的烦恼,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南怀瑾先生还指出,学佛之人应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借鉴不同法师的讲纪或浅释。通过不同角度的理解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佛法,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

3、南怀瑾老师:学佛没有气派,怎么成功

他不收是他的事嘛,拜佛一样,他要不要收你是他的事,你恭敬要拜不拜是你的事。学佛都没有气派,怎麽能够成功啊!对不对?

南怀瑾老师:学佛没有气派,怎么成功

4、南怀瑾:自己临终如何念佛

所以跟一般不懂的人说:「你这个时候念佛啊!」很多学佛的答复我,「唉……老……老师啊……我念……念不出……来……」我说,「你好笨蛋啊!你怎么会跟我讲话?你跟我讲话,这个就是念啊!念佛,就是念头里有个佛的观念,并不是嘴里在念阿弥陀佛。」可是他已经听不懂了,意识力量不够了。所以看到很多学佛的,不...

南怀瑾的人物经历

南怀瑾生前常感叹,最怕接触学佛的人;学了点佛以后,一看满脸的佛相、满嘴的佛话。 南怀瑾曾经公开的说自己没有资格称谓佛教徒,从这种谦虚里我们发现,其实南怀瑾担心的是,把学佛变成了一种“形式和迷信”。 早在五十年代,南怀瑾身居台湾正处于最穷迫的时候,书就了两部著作《楞严大义今释》和《楞伽大义今释》,后...

南怀瑾: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南怀瑾语录:"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学佛的人只高谈理论,对于生命根源没有掌握住,经一万劫也修不到圣人的境界。不论怎么说,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想成仙要修无数功德,无数善行才行。南怀瑾大师认为,其实,我们整天在这里打坐、念经。求佛、求福报、求智慧,不也是悭贪吗?绝对的悭贪...

南怀瑾: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南怀瑾大师认为,真正的修行在于行愿,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他说:“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学佛的人只高谈理论,没有掌握住生命根源,经一万劫也修不到圣人的境界。功德是在行上来的,不是在打坐。南怀瑾说,真正学佛的地方不在形式主义,也不在于摆出一副学佛修道的样子。有一位在乡村...

南怀瑾: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南怀瑾先生认为,真正的修行人应当是那些始终严格检查自己的人,他们随时检查自己的心行和思想,并在行为上做出改变。没有自我反省和检查,就无法谈论禅定或证果。修行并不在于打坐的时间长短,而在于心理行为的修正。我们学佛打坐实际上是在偷懒,而与此同时,社会上的人们却在为我们忙碌。我们应该在现实...

学佛该如何发愿?

如何起步呢?--“当发清净大愿”,学佛的第一步就是发愿。发愿就是一般所讲的立志,立定志向、目标。“愿”就唯识学来讲,也是欲,但是,也有所不同。所以,改个名称叫“愿”。为了自我满足,自私自利叫欲。牺牲自我,超越自我,为了利他,发起无缘之慈、同体之悲名愿,此谓清净大愿、大悲大愿...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