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最简单的法门
1、南怀瑾两个修行的小法门——一收一放
1. 南怀瑾先生曾提到,当我们欣赏外界美好事物如风景、花朵时,不应让我们的情感和意识过分依附于它们。对于这些花花草草而言,我们的欣赏对它们并无实际益处。相反,我们应该将外界的美好收进我们的眼中。2. 南师通过精神内敛的修行方法,保持了高龄时的双眼清澈有神。3.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当我们看到吸引人的异性或
2、南怀瑾先生:这样修呼吸,你很快就轻松了
南怀瑾先生:这样修呼吸,你很快就轻松了 大小乘的法门不离十念法,十念法中的念阿那般那为一切修定法门之共法。而天台宗的六妙法门(又名小止观)也是念阿那般那的一种。同时也是修证菩提道果之简要法门。六妙法门包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一、数 数息为六妙门之第一步...
3、南怀瑾两个修行的小法门—— 一收一放
南师讲你看外界的环境美,你看风景好、花美,你不要把你的情感、你的意识寄托在外界的事物上,那些花花草草收到你意识你的情感对它来讲并没有什么用。反而,你要把外界美好的事物收到你的眼睛中去。此法谓之精神内敛,南师靠此法至高龄而双目不花且有神。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你看到帅哥美女而心生...
呼吸法门之《安般守意经》——南怀瑾
“守意”要求清空杂念,保持心灵的纯净与知性。通过简单调息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守意上,而非依赖外部技巧。克服入定障碍的关键在于运用安那般那,调整身心的平衡。呼吸与意念的配合:呼吸与意念的配合至关重要,呼吸暂停时应自然而然恢复,而非机械计时。过度关注呼吸会导致意念纷扰,真正的平静是呼吸的柔和...
[转载]南怀瑾:打坐时眼睛往哪儿看?求答案
好,你就利用前面,所以大家眼镜,戴眼镜的最好是拿掉,拿掉了以后,你懂得这个法门,慢慢眼睛将来会好起来。我再讲一道,眼皮闭著,眼珠子摆正,不低视,也不上望,就平平的,眼珠子摆正眼皮闭著了,定住。这个“定”不是打坐的定,就是把眼球眼珠子定住,正的,然后不看了,当然没有看,眼皮一直...
南怀瑾先生:初修禅定入门方法
二、耳声法门约有内外二种。内则自作声音,如念佛念各种经咒等;此复分为三:有大声念、微声念(经称金刚念)、心声念(经称瑜伽念),当念此声,即用耳根返闻其声。初则声声念念,渐渐收摄,终归于专心一念一声,即得系心初止。外则任缘何种音声皆可,但最好以流水声、瀑布声、风吹铃铎声、梵唱声等。凡缘音...
十六特胜
南怀瑾讲:佛法十六特胜法门,不离心,心就是佛,心就是道。什么是“心”?有思想有感觉,这是“心”吗?不是。思想、感觉、情绪等等是心起的作用而已,能起作用的那个根,根是什么?是佛法最基本要追寻的真谛。十六特胜,是追寻自己最初能起作用的那个本体的入门的方法。十六特胜修行的次第,从渐...
南怀瑾的六字诀是怎么练的
搞了半天,都是走这六妙门的前半节,三个字的法门。再加上了一个秘密的咒语。嗡嘛呢叭弥吽,六字大明咒。四臂观音菩萨,四只手的六字大明咒。不要念成“唵”(ㄢ)了。第一个字“嗡”,“嗡”头部发音,嘛呢叭弥吽。实际上同气脉有关系的。嗡,这里(头部)。嘛呢叭弥吽。这是四臂观音...
南怀瑾如何念佛
最能去妄,妄念无处著脚,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久当自得耳。大势至菩萨谓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若吾辈之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