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春节风俗元宵节的来历
一、泉州闹元宵有什么习俗
泉州闹元宵是闽南风俗民情的集中展现,深深扎根民间,世代相传,影响广泛。
二、闽南人元宵节要点灯笼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
三、八闽文化·八闽风俗·传统年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福建地区从正月初十开始放灯,至元宵节结束。迎神祭祖的仪式非常隆重,福州等地盛行祭拜土地神和临水夫人,而闽南地区则盛行祭拜天官。元宵夜,福建妇女有祈子和求婿的习俗,福州、厦门等地未育女子会到神庙烧香祈子,而厦门等地未字少女会偷摘人家蔬菜和春帖,以期得到好姻缘。三...
元宵点灯的风俗由来
元宵点灯的风俗由来主要与佛教文化、驱邪祈福的意义以及家庭团圆的愿望有关。这个习俗起源于中国汉朝时期,有近2000年的历史。一种说法是,元宵节点灯最初是为了燃灯表佛。东汉时期,汉明帝提倡佛教,在元宵节这天点灯敬佛,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点灯的习俗。另一方面,点灯也有驱邪化灾、祈福平安的寓意。在古...
闽南元宵节习俗有哪些呢 闽南地区的元宵节习俗
首先,给新嫁女送灯是闽南元宵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这个习俗源于旧时的福建,娘家会为已嫁的女儿送上各种灯品,寓意着“添丁”和祝福。灯的样式因地区而异,但目的都是希望女儿家能够人丁兴旺。如果灯在燃烧过程中失火,人们通常认为这是喜事,象征着家族将添新丁。其次,元宵灯节在闽南一些地方还有一个...
闽南元宵节的风俗
闹元宵习俗流传于福建泉州各县,流布至漳州、厦门、台湾等地。其中泉州灯会习俗包括挂灯、送灯、观灯、点灯、游灯等内容,古代还有抢灯的风俗。泉州方言“灯”、“丁”同音,“出灯”同于“出丁”,寓意人丁兴旺。元宵节家家户户挂花灯,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上街赏灯,小孩走街串巷嬉戏“游灯”,有新...
闽南元宵节的风俗
2. 闹元宵的习俗在福建泉州各县流传,并扩散至漳州、厦门、台湾等地。泉州灯会习俗包含挂灯、送灯、观赏灯、点灯、游灯等环节,古时候还有抢灯的习俗。3. 泉州方言中“灯”与“丁”发音相同,“出灯”与“出丁”含义相近,象征着人丁兴旺。元宵节时,家家户户都会挂上花灯,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
闽南元宵节习俗有哪些呢 闽南地区的元宵节习俗
元宵灯节在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那一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
福建闽西、闽北、闽南、闽东的过年习惯。
人们纷纷向这此“出游”的神们烧香、拜拜,热闹场面不亚于元宵节。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也称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这是整个春节的最后一幕。这天,每个家庭都要按传统习惯吃汤圆、赏花灯。在圆月之下,各式彩灯竞放光明,并有舞狮子、耍龙灯、迎"鼓仔"等活动,...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