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正月十五秧歌汇演

离火2025-07-10 04:4769 阅读13 赞

1、2025年榆林秧歌汇演名次表

子洲县秧歌队定边县秧歌队米脂县秧歌队吴堡县秧歌队靖边县秧歌队府谷县秧歌队‌清涧县秧歌队‌在本次展演中表现尤为突出,以伞头秧歌和插梆子秧歌为主要表演形式,结合道情音乐和传统陕北唢呐曲牌,展现了传统与现代艺术结合的独特魅力。

2、府谷的民俗文化及简介

府谷县的秧歌起源元明,形成于清末民初。秧歌有文武之别。文者,即为二人台;武秧歌,则为组织数十人妆扮成古典戏剧中的武士,手执大刀、花枪,踏着鼓点,做武打动作前行。常和旱船、竹马、狮子、高跷、跑驴、大头人、担灯、推车、拉碌碡以及二人台等组成秧歌队,穿插组织在一块表演,群众称其为“闹秧...

3、榆林霸王鞭概述

“榆林霸王鞭”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中国榆林地区,尤其在神水木、府谷等地,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喜爱。作为春节闹秧歌中的小场节目,霸王鞭不仅展现了舞者的技艺,还承载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和驱邪避灾的美好祈愿。神木、府谷一带的霸王鞭表演,形式多样,常见为一人单打或二人对打...

4、府谷二人台的历史渊源

古老的历史文化积淀,蒙汉民族的亲缘婚合,形成农耕游牧文化相互交流,孕育了灿烂的民间艺术,陕北府谷二人台即是其中一枝奇葩。 据资料记载,府谷二人台大约于大清同治年间(1862)形成艺人班子,但没有二人台这种称谓,来源于民歌对唱,清唱坐唱,所以时称打坐腔,又与过年节闹社火相伴也称为“唱秧歌”或叫“...

府谷二人台的历史渊源

府谷山曲概述

山西还有其他山歌,如“看秧歌”和“交城山”,风格清新活泼,侧重写景,如“羊倌歌”描绘出如画的乡村风光,“走绛州”则通过扁担、小车等日常物件,勾勒出生动的旅途画面。总的来说,府谷山曲以其朴实的歌词、深情的旋律和生动的表达,展现了独特的山歌魅力,是北方高腔山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榆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陕北秧歌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艺术形式,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的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其中尤以绥德秧歌最具代表性。陕北秧歌是一种在广场、场院、街道等场合表演的集体舞形式,主要在春节期间和...

陕北道情寻源

陕北道情,起源于清涧县东解家沟的玄武村,最早出现在清道光年间(1821—1850)。山西忻州的道情艺人,将山西的道情艺术带到清涧,后与当地的民歌相融合,并吸收了眉户、秧歌的艺术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涧道情。最初的演出形式是坐唱,由王儒伦的老爷爷组织的王家班开始。从光绪年间到本世纪三十...

吴旗县明长城什么时候去比较好

此外,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延安地区都会举行规模庞大的“我在延安过大年”秧歌节等多项旅游节庆。若想体验醇正的陕北民俗风情,正月十五赴延安也是不错的选择。因此,每年的7—48月份和农历春节前后都是延安旅游的最佳时间。陕北在明代以前就有历代修的长城。经明代修复的有多段。如吴旗县长城乡的明长城...

陕西各地的那些小众戏曲剧种

4. 这些剧种因地域不同而流行于陕西不同的地方,如陕北二人台主要流行于陕北榆林地区的府谷、神木一带;陕北道情主要流行于陕北的清涧县、子长县、志丹县、绥德县、榆林、子洲县、吴起县、定边县、靖边县、神木、府谷等地;陕北秧歌主要流行于陕北榆林各县以及延安北部各县。5. 陕西人对碗碗腔的喜爱可能...

府谷地区代表剧种日记

演唱中增加了叙事和说白,府谷县城周围称作秧歌班子,或称打玩艺儿、唱玩艺儿。该时期二人台演唱形式已由一人清唱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两人对唱、多人表演唱的形式。当时府谷比较有名的民间艺人团体有麻镇乡麻地沟的丁三成、丁四成弟兄与其子女丁喜才等一家五六口人组成的玩艺班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