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寒砧
1、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这句诗描绘了秋日思妇怀念远征丈夫的深情场景。“九月寒砧催木叶”:这句通过描绘九月的寒冷天气和捣衣声的催促,营造出一种秋日萧瑟、凄凉的氛围。其中,“寒砧”指的是寒天里捣衣的声音,这种声音在秋日的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催促着树叶的凋零,也催促着思妇内心的思念之情。而“木叶”则
2、“九月寒砧催木叶”的出处是哪里
“九月寒砧催木叶”的出处是唐代沈佺期的《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古意/独不见》。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长安少妇在秋夜思念远征辽阳丈夫的情景,展现了战争对人们和平安宁生活的破坏。其中,“九月寒砧催木叶”一句,以寒砧声和落叶声交织,烘托出少妇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是诗中的经典之句。
3、“九月寒砧催木叶”的出处是哪里
“九月寒砧催木叶”出自唐代沈佺期的《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古意/独不见》。“九月寒砧催木叶”全诗《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古意/独不见》唐代 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作者简介(沈佺期)沈佺期,字云卿,...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砧催木叶”,造句十分奇警。分明是萧萧落叶催人捣衣而砧声不止,诗人却故意主宾倒置,以渲染砧声所引起的心理反响。事实上,正是寒砧声落叶声汇集起来在催动着闺中 *** 的相思,促使她更觉内心的空虚寂寞,更觉不见所思的愁苦。夫婿远戍辽阳,一去就是十年,她的苦苦相忆,也已整整十年了。丈...
寒砧寒砧
在文学作品中,寒砧不仅仅是个简单的意象,它还被用来描绘秋天的冷清。唐代诗人沈佺期有诗云:“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李贺在《龙夜吟》中写道:“寒碪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表达了秋夜捣衣时的深深愁绪。南唐李煜的《捣练子令》中也有“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的描绘...
唐诗沈拴期《独不见》中‘九月寒砧催木叶’的表达技巧
明月高悬,透过窗纱照进房间,使得房间更加明亮,但也更加突出了她的孤独与寂寞。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寒砧和落叶声、明亮的月光反衬出她内心的空虚与孤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女主人公深沉的思念和忧虑。诗中的情感表达十分丰富,既有对丈夫的思念,也有对未知...
玖月寒砧催木叶是什么意思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翻译下就大概清楚了 已是深秋九月,天凉了,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这前半句 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后半句
唐诗沈拴期《独不见》中‘九月寒砧催木叶’的表达技巧
诗的内容主要是思妇对征人的怀念。诗人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思妇的哀怨,以双飞双栖的燕子反衬思妇的孤独;以寒砧催落叶、明月照流黄来烘托离愁别恨。情景结合,意境鲜明。此诗对后来唐代律诗,尤其是边塞诗影响很大,历来评价甚高。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这首...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关于这句诗的全篇。
独不见①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②。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③。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④。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⑤![1]《独不见》是唐代诗人沈佺期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拟古乐府之作,被历代诗评家认为是温丽高古之佳篇。诗的内容主要是思妇对征人...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翻译
深秋九月,寒风中传来阵阵捣衣声,那声音似乎催落了树上的枯叶。在这样的季节里,女主人公思念起远在辽阳的丈夫,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寒砧之声,不仅仅是捣衣的工具发出的声音,也是女主人公内心的呼唤。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中回响,仿佛在诉说着对丈夫的思念。辽阳,那遥远的地方,承载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