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的特色年俗
一、闽南老一辈才知道的节日
闽南老一辈才知道的节日主要包括农历正月初九的“天公生”以及特色的年俗活动“攻炮城”。以下是关于这两个节日的详细介绍:农历正月初九的“天公生”:这是闽南地区的一个传统节日,老一辈的闽南人对这一天的重视程度有时甚至超过春节。在这一天,主妇们会从初八早晨开始准备,摆上三牲五牲或五果六斋等供品,以隆重的方式为天公祖“庆
二、闽南过年,习俗
年糕是闽南过年不可或缺的食物。以前总是自己磨粉制作,也有用米或面做发糕的。“蚵仔兜”“兜面”是闽南地区的特色小吃,据说老年人吃“蚵仔兜”能“兜”住松懈的骨头,延年益寿。“兜面”也是用地瓜粉拌芋头、蔬菜等入锅“兜”成的,有“兜金兜银”的俗谚,象征招财。拜年是闽南过年的重要习俗...
三、闽南过年习俗是什么呢?
闽南过年习俗:一、送神 每年农历的腊月廿十四日为“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因此该日特别要准备相行的祭品献给灶神们,让他返回天庭时不会说太多人们的坏话,其中特别是灶神(灶君)。送神...
闽南过年的习俗
福建闽南过年习俗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农村,农户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的意思。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
闽南过年的习俗
2、蒸碗糕 在闽南语里,年糕是越“发”越好,因为“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蒸“碗糕”得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而且,米粉发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顶部就会裂开,寓意为“笑口常开”,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欢欢喜喜。“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
家乡春节特殊民俗文化
不同家乡有不同的春节特殊民俗文化,以下为你列举一些地区的特色年俗:闽南地区:除夕下午,全村人穿红衣,家门口贴新对联和年画,放置贴上红纸的甘蔗,称“门蔗”,寓意家和万事兴、生活甜蜜。除夕晚家族聚餐,必备食品碗糕,形似红馒头但更甜,上面有红点,寓意喜气洋洋。饭后大人给未成年孩子压岁钱并...
闽南永春那边的过年风俗是什么
1、祭拜天公:在闽南地区,许多家庭仍保留着春节期间祭拜天公的传统。祭拜仪式的繁简各异,时间跨度从腊月的廿九或三十日至正月九日不等。供品包括三牲(猪、牛、羊)、五果(苹果、柑橘、龙眼、荔枝、香蕉)、六味斋(素菜)、蜜饯、面线、红鸡蛋、碗糕、甜果、三茶三酒等,同时还会点燃天公烛、...
关于闽南人春节习俗与风俗
甘蔗顶门、看避债戏 新年入佳境 善举促年俗 除夕,拿两根贴上红纸的甘蔗放在古厝大门后;一家老小上街看大戏,这样的古老年俗已不多见了。 金橘糖、花生仁糖 甜碟摆厅堂 茶点增年味 正月,闽南人家总会在厅堂中摆放一盘“甜碟”...
福建过年招待客人用糖水
例如,福州地区初一早上有吃太平面的习俗,面条里会加两个鸡蛋;莆田兴化有“做大岁”“贴白额春联”的习俗;宁德凡年六十以上整岁者皆摆酒席恭请亲友会宴;三明尤溪人在早餐前会煮生姜红糖茶先吃“甜头”;闽西客家则有一系列独特的年俗,如“脚踏四方,方方得利”等。综上所述,福建过年用糖水招待...
福建闽南地区,初一有客上门主家怎么招待
相传这一习俗始于汉武帝时期,那个时候的人信奉“人脸人中长,寿命长”的说法,而脸即面,“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渐渐地,这一过年习俗还演化成为生日吃面条的习惯。在闽西,鸡肉是客家人过年的重要菜肴,吃鸡肉在这里有特别的讲究。按客家人风俗,鸡头应由长者吃,鸡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