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北春节的风俗

离火2025-07-03 04:5688 阅读1 赞

一、福建闽西、闽北、闽南、闽东的过年习惯。

我们的春节习俗主要如下, 正月初一: 1.拜年。亲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对方来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2.穿新衣。新衣代表万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对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物,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么另人兴奋的一件事。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门,通常会到庙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尤期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

二、八闽文化·八闽风俗·传统年节

六、除夕 除夕是福建农历年的最后一夜,俗称大年夜、年三十、做年、做岁等。家中的祭祀活动非常隆重,包括祀神祭祖,这是全年最庄重的仪式。除夕夜,家人会围坐一起吃年夜饭,最后守岁迎新。

八闽文化·八闽风俗·传统年节

三、闽北地区的风俗习俗(越多越好啊)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

四、八闽文化·八闽风俗·传统年节

冬至节,福建称之为“冬节”,并有“冬节大如年”的说法。主要民俗活动是围坐搓圆,祀神祭祖,祈祷免灾。闽南一带,“冬至俗不相贺,谓之‘亚岁’。各祭其祠,春米为圆,谓之‘添岁’。粘米圆于门,谓之‘饷耗’”(《(道光)厦门志》卷十五)。莆田地区,冬节盛行扫墓、修墓习俗,礼仪同于清...

八闽文化·八闽风俗·传统年节

五、游春戏简介

游春戏主要流行于福建闽北的建瓯、建阳、松溪、政和等县的山村,每年农历春节期间演出,村民们借此相互拜年,庆祝新年。这种艺术形式起源于清代中叶,尤其在建瓯县的龙村乡等地,如新村、大历等地的偏僻山村,游春戏班活跃且深受年轻人喜爱,是他们业余生活的一部分。游春戏的演员阵容不大,一般只有二三人...

游春戏简介

福建都有哪些风俗

福建风俗 一、婚嫁风俗 福建的婚嫁习俗丰富多彩,多地保留了传统的婚礼仪式。例如,在闽南地区,婚嫁习俗非常讲究,包括提亲、相亲、送聘礼等。在新娘过门后,还有一系列的“回门”和“探望”等礼仪。在闽西和闽北的山区,新娘在婚礼后要连回三次娘家,寓意夫妻感情的深厚。此外,一些地方还有闹洞房的习俗...

福州的民风民俗500字的

从春节至元宵前夕,福州民间有送灯习俗。对出嫁之女,娘家例必送灯,“灯”与“丁”谐音,取添丁之意。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第二年如未生育,则送“天赐麟儿”灯、“孩子坐盆”灯,第三、四年如再未生养,便送“桔”灯,寓为“焦急”之意。生育后可送“状元骑马”灯、“天赐麒麟”灯等,直送到外甥16周岁为止...

福建2023年春节冷不冷 福建2023年春节天气会很冷吗

福建春节习俗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泉州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1、拜月娘妈,泉州人将月亮称为“月娘妈”,表示对月亮十分崇拜。旧时到了中秋之夜,民间妇女有拜月习俗。几乎家家户户摆香案于庭院天井中,陈列时令瓜果和月饼,虔诚祭拜月娘妈,焚香祈祝,祈求称心如愿。2、烧塔仔,中秋节到来的前两三天,乡下的孩子们便到处拾砖头瓦片,在旷野中叠成一个圆形“塔...

糍粑的来历?

我喜欢把糍粑切成块,然后沾点鸡蛋液(就是鸡蛋打散打匀),然后放锅里炸,炸成金黄色后捞起来 撒点白糖,蛮好吃的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