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清明节有什么讲究?

离火2025-07-04 01:5499 阅读22 赞

1、苗族农历清明节干什么

首先,选择吉日。作为传统的祭祀祖先的节日,苗族一般选择仲春与暮春之交的吉日来做清明,多数定在冬至后的106天。解放以后,苗族按照公历规定的时间,统一扫墓时间。但是,部分居住比较偏远的苗族村寨,为了充分体现“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扫墓目的,往往将清明时间定在冬至后100天,比正常清明节时间提早四到五天。其次,确定祭祀等级

苗族农历清明节干什么

2、拜山祭祖缅先人的清明节 各民族的清明节习俗

苗族祭祀一般分为内祭和外祭,外祭是备足酒肉在祖先墓前进行祭祀,内祭则是外祭结束后在家里举行。无论是内祭还是外祭,都是苗族人民缅怀先祖、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集体活动。仫佬族清明节一般为每年阳历4月5日,但其实清明节的前一日、当日和后一日都可作为大祭祖坟的日子。族人大祭祖坟时,由清明...

拜山祭祖缅先人的清明节 各民族的清明节习俗

3、中国有几个民族过清明节 哪些民族过清明节呢

土家族:在清明节这一天要上坟挂青,家里要吃猪头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苗族和侗族: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古风,清明节要上山采艾蒿,洗净切细后,与糯米、腊肉、蒜苗、五香、盐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对先人...

4、苗族的风俗

在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日要过芦笙节。芦笙堂设在舟溪井坎边的河沙坝上。正月十六日的清晨,几位主持芦笙堂的老人,扛着芦笙来到井坎查看碑文,念道:“吹笙挑月,乃我苗族数千年来盛传之娱乐活动。每逢新年正月,各地纷纷仿效,以娱乐而贺新年,更为我苗族自由配婚佳期……”念完后倒出葫芦里的米酒,先在碑石上和芦笙堂...

5、少数名族中的苗族有什么风俗

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约以清明节这一天作为自己的场期,互相交换物资,同时会见亲友。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会”了。 清明歌会均有传统的中心会场。吉首市东部的苗族人民赶清明,其中心会场每年都在丹青的清明场上。到时,苗族歌手以手托腮,引吭高歌,你唱我和,喜气洋洋。有的唱到夜幕降临仍不肯散会,...

清明节吃什么寓意什么

饺子形似元宝,象征吉祥财富;圆鼓形状象征团团圆圆、多子多孙。鸡蛋:鸡蛋是生命和孕育的象征,与生命起源和延续相关。清明吃鸡蛋,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祝福,也祈愿家人健康好运、子孙繁荣昌盛。在江南部分地区还有“斗蛋”活动。五色糯米饭:广西壮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在清明有制作食用的传统,被视为...

中国有几个民族过清明节哪些民族过清明节呢

清明节时会全家出动,携带五色板、肉类、香烛、纸钱等前往祖坟祭拜。土家族则有清明节早上吃猪头肉的习俗,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而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区,苗族和侗族人民仍保留传统习俗,会上山采摘艾蒿,与糯米、腊肉、蒜苗、五香、盐等混合后蒸制,制成“清明粑”。

少数民族有清明节吗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清明节习俗一: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

清明的民间风俗

扫墓祭祖都是清明节期间最重要的节日内容,此外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植树、插柳等习俗。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

云南的苗族过什么节日?

18. 吃新节:流行于贵州苗族地区,一般在农历六、七月间稻谷成熟时举行。节日里,苗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吹笙奏笛,载歌载舞,欢庆丰收。19. 清明节:苗族也有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人们会扫墓祭祖,缅怀先人。20. 赶秋节: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一般在立秋前后举行。节日里,苗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