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正月初二初四风俗
一、莆田春节的十大风俗
正月初二不走亲:大年初二,莆田人有不走亲、不访友、不互相串门的习俗。做大岁:正月初四,家家户户会重新围炉,做大岁,庆祝团圆和新春的到来。吃平安面:在正月初一和初五早上,莆田人会吃线面,俗称“开正添岁面”,寓意着平安、健康。闹春:莆田的元宵节非常热闹,有“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之说,各种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二、莆田特有的春节习俗(做大岁和白额春联)
莆田特有的春节习俗包括做大岁和白额春联。做大岁: 历史背景:做大岁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倭寇进犯兴化,大肆杀掠。第二年二月初二日,外逃的人们陆续返回,为了庆祝生还并纪念逝去的亲朋,他们决定重过春节,补做“做大岁”。 习俗内容:由于家家户户未能在春节时团聚,他们决定在初四夜补过春节。
三、为什么莆田市过两次大年
正月初二,莆田人一般只参加户外活动。如果在初一就在亲戚家过夜,情况则有所不同。正月初三,是春节的正常假日,人们可以自由地到朋友家游玩,享受愉快的时光。正月初四,对于大多数莆田人来说,这是新年的最重要日子,相当于除夕夜的再次庆祝,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这一天,除了春联外,庆祝活动通...
莆田过春节还有哪些习俗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会举行“祭灶”仪式,也就是送灶公上天。祭拜时会烧一纸线,寓意送灶公上天向玉皇大帝祈求赐福,希望来年能丰衣足食。做大岁:大年三十晚上被称为“做小岁”。正月初四晚上则是“做大岁”,这是莆田地区特有的过年习俗。正月初二被视为探望亲友伤亡的不祥日子,俗称探亡日,因此人们...
莆田民间传统节日
在莆田和福清,正月初二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禁忌走访。这一习俗同样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的入侵,当时许多人在灾难中丧生。戚家军击败倭寇后,回家的人们悲喜交加,忙于处理逝者的后事,因此初二日走访他人家被视为不吉利。后来,这一天被定为“探亡日”,人们在这一天避免互相走访,即使是亲朋好友...
莆田过年为什么是初四
后来,为了方便农事活动,这一习俗被改为了正月初四,并成为了莆田独有的“五日岁”春节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莆田人在正月初四会进行第二次的围炉团圆,俗称“做大岁”,来纪念这段历史,并表达对家庭团圆和生活安宁的深切期盼。此外,他们还会贴白额春联、举行初二探亡日等...
莆田人为什么大年初4还要过大年
1. 莆田人过大年初四的习俗,源自明代倭寇入侵的历史背景。2. 嘉靖四十一年,倭寇占领莆田,城内遭受重创,百姓惨遭迫害。3. 倭寇退去后,莆田百姓在二月初二返回家中,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4. 莆田民间以此纪念抗倭英雄戚继光,并将除夕视为小年夜,正月初四称为"大年夜"。5. 这一习俗源于江苏兴化...
莆田为什么是在正月初四过春节的?背后有个十分悲伤的故事
风俗习惯的形成:从那以后,莆田人民逐渐形成了在农历十二月三十辞旧,在二月初四迎新过大年的风俗习惯。但由于二月里气温复苏,农事繁忙,与农事发生冲突,于是将二月初四做大岁改期为正月初四。特殊的纪念方式:此外,莆田人民为了怀念被倭寇残害的亲友,将正月初二定为“探亡日”,不串门拜年或走亲访友...
白额对联是什么意思
莆田人在正月初二探亡日会贴上白额春联,并在初四做大岁时,将大红春联覆盖在白额春联上面,只留出一截约10厘米的白联,以示心有余哀对英雄们的怀念。这一习俗至今仍在莆田地区被人们使用。白头春联,指联头,又指绿额春联(白额春联),当年是为了庆祝抗倭胜利,纪念戚继光、戚家军,纪念为抗倭...
莆田有哪些风俗习惯
此后,莆田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7. 探亡日: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称为“拜年”。而正月初二是“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8. 白额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人的春节风俗,但在莆田,因倭寇...